wusilu546
无名小卒

[] <仙剑>是中过传统的体现

-->
作者:无痕居士
   以前早有耳闻,中国某大学的学生发表演讲(非英语专业),竟然“洋话”连篇,全部用英文,中文不如英文了?中央电视台的某一频道节目中,领导人开的舞会竟然全部穿豪华贵族西方礼服、唱外国歌曲,如果不看发色肤色还以为是铁达尼号上的贵族舞会,难道这样真的就那么高贵?情人节这个西方的节日竟然完全代替了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小编按:好像应该是七夕?)。由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背景,我们必须承认西方文化在现代国际间交流占主导潮流的地位,我们可以用英语演讲、开全西式的舞会、过情人节,但是我们绝不可以忘本——作为一个真正中国人的根本,不可以盲目地追崇别人的文化,从骨子里去“崇洋”,拿别人的文化来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面对外国强势文化的入侵,它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冲突,该如何取舍,值得我们炎黄子孙深思。讽刺的是,我看过中国人穿那些“高贵”的礼服,装得像个外国人一样去参加宴席,却从来没有看过中国人全穿着“中国礼服”(全穿唐装、旗袍等)去参加宴席,外国文化也不见的都“高人一等”,中国人的盲目“崇洋”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地步。而你们正方却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傅世华说过:“中国文化不是你把你的游戏改成中文字就叫做中国文化,其实我们中国五千年下来文化非常深,比如一个男孩子喜欢一个女孩子,中国人欲言又止的那种感觉,把中国人的感情观表达的非常充分,玩游戏的时候就会感觉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我想中国的女性,实际就很可能象赵灵儿这样,表达出来的感觉,绝对不是韩国游戏,外国游戏他们简简单单改过中文字就可以了,所以说中国的情字在这里可以看得到。”
  姚仙也补充道:“仙剑的精神就是情感,真实的情感。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按照自己的观点,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和生长的环境给我们的文化观念、文化底蕴都会带来一些影响,我们表达出的自己,都会从自己观点出发的东西而且或多或少都能代表中国人自身的感情故事,然后用这样一个武侠故事来包装它,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人情感,是仙剑始终不会变的一个主题,希望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仙剑所表达的情,是含蓄的,是中华文古典文化的传承,是以中国人“欲言又止”、“发乎情,止乎礼”的那种文化底蕴为依托的;仙剑中的人物他们用隐约委婉的诗词(既不回头......)、用江湖儿女含蓄而豪迈的誓约(吃到老,玩到老),来表达他们的情,所以我们在仙剑中找不到一句露骨的“我爱你”之类的话,我想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仙剑才能给人一种脱俗的感觉,才能成为旷世的经典。可是现在呢,仙剧有用到这个文化底蕴吗?没有,仙剑的文化底蕴的被彻彻底底扭曲了。
  在西方的文化中只要是比较喜欢的都可以说“LOVE”,在国外“I LOVE YOU”很普通,除了对情人说外,对家人或朋友说同样普遍。这就他们西方的文化。而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的情感是比较含蓄、不外露的。就算是在现代“我爱你”这句话也是很难启齿的。更别说在古代了,就像红楼梦中的人物,稍微有一句明显表达他们情的,都会自认为是说话造次了。如果说红楼梦拍成电视剧,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一大堆“我爱你”,你们能想象吗?那还叫红楼梦吗?仙剑也如是,用一大堆的“我爱你”这种西方的文化底蕴来演绎传承中华古典文化的仙剑,那还叫仙剑吗?这难道不是在追崇西方文化吗?这难道还不够糟蹋仙剑吗?灵儿念的诗在这种底蕴下变得索然无味;“吃到老,玩到老”这句含蓄的话过度地滥用变成煽情的“情话”;既然前面说了那么多的“爱”,为何还要说这么含蓄的话,用“我爱你一生一世”这样肉麻的话不是更合适、更直接吗?编剧留这句话无非是想给你们这些浅薄之人认为这就是你们的仙剑,好让你们带着仙剑遗留下来的悲情来“欣赏”她篡改后的故事。在剧中哪个人物不是把“情”把“爱”挂嘴边,殊不知这样的“谈情说爱”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乏味。这种拥有虚夸浮华的语言外表,其实内部是空洞无物、不含文化的电视剧,就是一部典型的泡沫剧。
  暂且不谈文化底蕴,再来说说剧情及人物刻画吧,在锁妖塔的时候,灵儿说了一句:“那月如姐姐怎么办?”。什么怎么办?凉拌啊!灵儿和月如两人同时爱逍遥,无论是在当时的伦理道德上、还是在他们的感情上都是绝对让人可以接受的,不是我大男人主义,这就是仙剑的剧情主线,是前狂徒呕心沥血铺设的主线;人生难得一红颜知己,更何况逍遥有两个,月如的一句“我们三人要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开”让我无比的感动,虽然是匆匆的相聚,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欣慰呢?结局时她的出现,先喜后悲,更把仙剑的悲情推到高潮。
  而仙剧中却是一夫一妻制的“超前卫”的观念,而且是这种观念,让月如为了所谓的“让爱”而丢了性命。在仙剑中月如的死是命运的捉弄,而不是这种思想上的“前卫”;结局也不见她的踪影,可能剧中的逍遥早已经把她忘得干干净净了,这样的月如的死毫无悲剧性可言。连主线都没有弄清楚,就敢出来改编别人的经典,利欲熏心使编剧邓紫珊实在太大胆了。
  仙剧中的人物既不是被神化,也不是被人化,而是被神经病化、夸张化。剧中的灵儿是比较“有血有肉”,但邓紫珊加入的是什么“血肉”?是争风吃醋的世俗之血、是自私算计的浅薄之肉。一个人不会为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的幸福而选择离开,又怎么会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子民而去牺牲自己呢?逍遥也不再是大侠,而是标准的地痞流氓,从他言行举动上都透露出一股流氓气,人是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就从一个地痞流氓蜕变成一个英雄大侠的,除非是得了精神病。阿奴就更可悲了,古怪精灵怎么就和弱智白痴拉扯上关系呢?也许这是我对邓紫珊所谓艺术领悟得不够深刻吧。“犯贱”“贱人”“贱婢”等词在剧中出现了N次,不只是对逍遥侮辱,灵儿、月如也无一幸免。谁人心中的大侠是贱人,大概也只有邓紫珊这种犯贱的女人才编得出来吧。“背侠义以求痞兮,竞犯贱以为荣。”这就是我对仙剧中人物的评论。
  在剧情的表现细节上,剧中人物对其亲(情)人的死(更确切地说是自杀,如月如及晋元双亲的死),其残忍冷血程度更是让人发指。明明有充足的时间去阻止,而他们就只会敷衍式喊“不要啊!”这句无力的对白,却就是不动手。就算是剧情的需要,也不用如此敷衍了事吧。在表现人物性格上,尤以刘晋元最为失败(除了唐钰较为可以让人接受外,其他人物也没有一个成功的,不过还是觉得的戏份唐钰过重了),堂堂一个状元,竟会说出“李公子师傅”“石长老英雄前辈”如此不伦不类的话来。如果说是想突显他的迂腐的话,为何别人也跟他一样乱喊(如唐钰叫他作“七兄状元”),我怀疑这是导演刻意安排的,照估算这样的称呼比喊“师傅”“前辈”平均要多花费1.5秒左右的时间,喊多了也可以拖他个几十分钟,这省下来的钱,足够导演去“风花雪月”一番了。
  在剧中落墨很重的“道”,我们先去不管这会否扭曲了仙剑的主题,不管巫后会否水性杨花;“道”在邓紫珊的笔下同样是那么的矛盾、那么地肤浅;从表面上看来独孤剑圣满口哲理似乎是一个得道的高人,但从他寻道的经历来看,他并未“得道”,他说从没有拿起过,何来放下,于是他才去寻爱,其实他是带着目的去寻爱,得道才是他的真正的目的,这样能找到真爱吗?不能。巫后只是他的磨刀石,和她在一起只是想磨利自己,而不是擦出爱的火花;这样欺骗自己拥有真爱,然后毅然的离开,只是自己欺骗自己拿起过罢了,其实他从来没有拥有过,何来的放下?何来得道?去看看《藏龙卧虎》中李幕白是怎么样阐明“得道”的吧。
  至于漏洞,已很多早已有人点的明明白白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只是补充一下,你们仔细看南绍国的皇宫的屏风的图案,满天神佛就是没有女娲,难道他们的子民信奉女娲,皇帝信奉佛教?阿奴拭父的苗刀怎么和日本刀如此相像,难道是他们从日本东瀛进口?蜀山怎么说也算是道教的吧,姜明死的时候女苑居然为他念“喃无呵米驼佛”这些佛教的超度经,难怪他死不瞑目了;南绍国的法律更是让人咋舌,在监禁巫后的时候居然是和两个男人关在同一个牢房。剑圣在为姜明解说所谓的道,明明说自己需遵守蜀山的遗训不可进入锁妖塔,要借别人才可以沟通,怎么不到几分钟就忘了,自己跑进去给灵儿送什么无名丹。还有,水灵珠是绿色的?风灵珠是蓝色的?而这些漏洞唐人根本没有去核对过,这是唐人根本没有用心去拍啊?还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
#1楼
发帖时间:2005-05-24 20:42:13   |   回复数:7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