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qz1000
武林盟主

[] 证明屈原不是同性恋的七大理由

-->
明天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关于端午节的来源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他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因被遭受排挤,最后又被楚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他的爱国热情无法得到回报,最后悲愤的投江而死,后来,人们被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最每年的五月初五举办盛大的节日这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却看到有人怀疑他为同性恋,甚至有人因此要求将端午节改为同志节,其依据竟然是对屈原的诗歌中的一些诗句来联想的,其论据是1944年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丁丁认为,这不但是对屈原的污辱,更是对楚文化的玷污,是对中国文化的玷污,更是对中华民族的侮辱。为什么这么说呢?丁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屈原之所以如此忠于楚国,根本原因是他是楚王的后代,代表着统治阶级的一员。持屈原为同性恋的人说他可以投奔他国,不需要为爱国而死,当时象孔子等学者可以效力于任何国家,只要得到重用。但屈原本姓芈,和楚王同姓,后改姓熊,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楚国的正宗贵族。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忠于自己的国家这无可厚非,他不可能象孔子等那个时代的学者一样,只要有官可做,就可以投奔他国,然后去侍奉别国的君王。这大家就应该清楚了屈原为什么只忠于楚国,而不忠于他国的原因,因为他是代表楚国的统治者之一,而且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不可能相信屈原会为他国效力。

  二是屈原之所以为官,并非文学的作用。有人说当时的文学在一个国家不入流,屈原作为诗人,不可能在楚国得到重用。是的,屈原确实是伟大诗人,也曾是在楚国是三闾大夫,是高官。但他当高官的原因不是因为其文学,是因为他是皇室成员,是贵族,在当时的体制下,他天生就是做高官的份,何况他爱国,忠于自己的国家,最主要的是他有才,不仅仅是文学方面,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抵制秦国,如何让楚国兴旺发达,如此有能力的王族成员,不得到重用说不过去。

  三是屈原忠于楚怀王,根本原因是对楚国的长远发展考虑。作为王族成员,忠于本族的领导,维护本族的统治,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天经地义,何况还是在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人从他的诗中找出他和楚怀王关系不一般的诗句,如“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以此推断他和楚怀王有一腿,属于同性恋。这一方面是断章取义;二方面作为楚国的高官,肯定是忠于自己的国君,否则,楚怀王不可能重用他;三方面,古代常用芳草与美人譬喻贤臣与国君的关系,翻开《诗经》,我们可以看到常用男女爱情譬喻臣子对国君的忠贞;第四方面,古代诗人表达忠君思想往往都写思念君王的文章或诗句,就连后来的李白和杜甫都有类似表达的诗歌,直到南宋的陆游都在诗中有相关表达忠于皇帝的诗篇,这些诗人和皇帝相隔那么远,而且有些根本就没有在皇帝身边工作过,都能相关表达,你怎不可能说他们也是同性恋吧。

  四是屈原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章中许多都是体现男女性爱甚至人神爱和人鬼恋的。我们看一看屈原的诗篇,她的许多诗都表现了男女爱情及人神或鬼的恋情,这与他的浪漫主义相关,更与当时人对自然还不能科学解释相关。虽然我们现在看屈原的诗比较吃力,但我们看一看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就比较容易懂了,同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对鬼神的联想那是多么的丰富。

  五是楚文化的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意境悠远。楚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源远流长,主要起源于屈原,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最根本的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服人,而且婉转。而中原文化却直截了当得多,讲究的是对等和需求,比较直白。直到现在,北方人怕和湖南、湖北人打交道,根本原因就是听了这些地方人说了半天,也不知道他们说些什么,或者说有那么一个意思,但不明白,真正和湖南、湖北人较起来真,北方人又很吃亏,因为湖南、湖北人将意思表达在里面,只是不直白,可以有很多方面的表述,而中原人却将什么事情一两句就表达了,没有回旋的余地,往往就比较吃亏。这就是中原人不愿意和南方人尤其是湖南、湖北人打交道的原因。这也是南方人多出文官,北方人多出武将的原因。在写文章方面,南方的文人写文章讲究意境,发散性思维,甚至表现看起来是顾左右而言他,这样,给人以意境悠远之感,而且情深意浓。屈原的诗歌正是表现出楚文化这一根本特点。

  六是中国历史上为国献身的人多的是。持屈原为同性恋者的人说屈原不应该为国献身,而是为情献身。其实,这中对屈原的一种极大的侮辱,屈原自杀为国这已是定论,中国历史上为国自杀的人多的是,项羽为何要乌江自刎?他不可以逃生吗?陈天华为何要投海而死,他无法生存吗?要说屈原为情而死,也不是同性恋之情,而是爱国热情,是对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悲愤情感,联想自己的处境,再加上楚国将灭已成定局,在如此环境下,屈原走上自杀的道路是他唯一的选择。“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从他如此壮怀激烈的诗句中难道我们还不能读懂他的心情?难道这是同性恋的表达吗?

  七是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屈原是同性恋。在2000年的历史当中,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人称屈原为同性恋者,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屈原是同性恋者,何况古人比我们更接近历史,更接近真相,如果屈原真是同性恋者,不可能没有人去说和写。如果仅凭其诗歌的某些意境来推断,那可谓贻笑大方如果屈原在天有灵,也会为现在的我们感到可笑,感到不可理喻。

  所以,那些称屈原为同性者的人既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侮辱!更是对楚文化的玷污!是对中国文化的玷污!要将端午节改成同性恋节,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侮辱!
#1楼
发帖时间:2012-06-23 09:16:30   |   回复数: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