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の柒_寶の·
一派掌门

[] [视频直击] 12岁少年求爱遭拒杀死女孩

-->
3月5日下午2点左右,上虞百官街道南二村的小莫从学校报名回家后看电视,不时在家门口走进走出,遇见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小同乡(他俩都是贵州惠水县人)小英,两人聊了几句后,来到小莫家出租房一起看电视。
小英看得入神,小莫却边看边走神,一会看电视,一会看小英,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白纸,歪歪扭扭地写了三个字,放在小英凳子上,慢慢推移到她的腿边。小英拿起纸条一看,上面写着“我爱你”三个字,小英的脸一下就红了。
小英把纸条放在凳子上,欲往外走。小莫边说边拉住小英。小英坚持要走。小莫使劲拉住小英的手和衣服,把她往屋里拖,试图把小英压在凳子上……
怕女孩告密动了杀心
小英挣脱小莫的手,并表示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小莫大惊失色,用手捂住小英的嘴巴。据小莫事后交代,他最怕的就是小英这一招,因为如果她告诉了她父母,就等于想让小莫的父母知道,小莫最怕父亲的拳脚。
小莫失去理智,用力把逃到门边的小英拖进屋里,顺手操起桌上的一把刀,对准小英一阵乱戳,小英很快躺倒在血泊中。
小莫说,那时(大约3月5日下午 4点左右)他害怕极了,又不得不面对,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把毫无声息的小英的身体塞进蛇皮袋,打开门,一路把小英拖至离出租房不远的垃圾箱后面的凹槽内。
青少年暴力事件为何增多
到底是什么样的“激情”,促使小莫挥刀了断邻家小妹的生命?年仅12岁的小莫凶残的背后,给我们青少年和成人世界究竟留下了什么?
浙江教育学院的高教授表示,早报报道的少年杀人案引人深思,说明青少年暴力倾向亟需关注。从目前情况观察,类似的悲剧呈增多趋势,特别是民工子女中,心灵脆弱导致恶果的发生,也呈现上升势头。
他说,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白板说”。初生的婴儿好比一块白板,他后来成为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全看如何涂抹这块白板了。而负责涂抹的人,就是家长、老师、朋友,甚至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这些失足的孩子,并不是比其他孩子生来邪恶,而是他们在成长中遭遇迷茫,还有家庭、社会教育的缺失等。
高教授指出,民工家庭中,家长们往往迫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们的小孩。小孩缺乏关爱,更别说心灵上的沟通。其中部分孩子仇恨父母,仇恨社会,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被不公平对待的——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有人疼有人爱,为什么我就不能过舒服的生活?他们想证明自己,于是,偷窃、抢劫、甚至伤人,便成了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捷径。
上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一位民警说,此案暴露出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薄弱环节,民工疏于管理他们的子女。
绍兴市人民医院有关心理医生告诉记者,负责青少年教育的老师和家长,平时应该关心孩子的业余生活,不要让孩子过多地观看一些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而家长本人在家庭中,不能殴打自己的子女,否则,这类暴力倾向会导致孩子将仇恨转嫁到弱小的生命中去发泄。孩子过早观看一些色情镜头,于成长不利。

关键字:求爱 青春期教育
小莫的背影。 男孩杀人前在纸上写下的“我爱你”,后又涂抹掉。迟来的问:12岁的凶手 你在想什么?
12岁男孩杀人案折射青春期教育缺失

这个年仅12岁的凶手让人大跌眼镜,而在他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青春期教育缺失问题则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正确处理两性情感?连续几日,笔者对小莫、小莫父母、民警及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与小莫面对面:
我喜欢她,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杀了她
小莫长得黑黑瘦瘦,低着头坐在椅子上,时不时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用中指和拇指打着响指。
小莫说:“3月5日下午,我和小英在家一起看动画片,后来我写了张‘我爱你’的纸条,小英看了后坚持要告诉他爸妈,我叫她不要告诉大人,我说服不了她啊,就顺手操起地上的一把柴刀朝小英的脖子后面砍过去,一刀下去,小英就没了声音。”
小莫讲述着杀人过程,口气里没有丝毫的内疚和罪恶感。
笔者:那你就没有害怕和对不起小英的想法吗?
小莫:不害怕,我就是想到爸爸知道我对小英这样,他会打我,我这个事情一定不能让爸爸知道。
笔者:那现在你还怕不怕爸爸?
小莫:现在不怕,一点也不怕了,就是想见到他们。
笔者:你喜欢小英吗?
小莫:有那么一点点喜欢……
■与小莫家人面对面
我要早知道“沟通”,他不会走到这一步
小莫的爸爸老莫说:“我实在想不到儿子竟然会出这样的事,平时发现问题一般会打他一顿。我想,小孩子被我打过几次应该害怕了,不会干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笔者:有没有和他好好说过话?
老莫:没有。我们文化不高,哪有闲工夫和他讲话。他出这样的事,我们这当爸妈的,没脸见人了。
笔者:光是没脸见人就行了吗?假如现在能见到你儿子,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老莫:我想说,你小小年纪就想到杀人?你难道不为自己的爸妈和人家小英的爸妈想想,你小小年纪一天到晚究竟在想些什么?
笔者:你不觉得,你现在这样问他,是不是太迟了点啊!
老莫不语,开始抽烟。一支烟抽完,他突然抬头对笔者说:“你给我个电话号码,我要常和你联系,我们家还有一个小儿子,他今年才9岁,我以后要和他,那个什么来着……沟通。我要是早碰到你们和,我可能早就和儿子沟通了,也早就知道这小子在想些啥了。晚了,晚了。”
■与警方面对面:
不要等案发了,再问为什么
笔者见到了负责此次案件侦破的上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何柏樵。
笔者:要说这个案子,它的侦破难度和以往的大案要案相比,根本是“小菜一碟”。但是你很震惊?
何队:这么小的年纪竟做下如此残忍的大案。这个案件带给我们警方的不是侦破效应,是沉重的思考啊!他们的家长、监护人,等到案发了,拉住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想说,不要问为什么,要问的人恰恰就是做家长的。
在办案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出现低龄化犯罪现象,尤其是正处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于一些是非、事物的判断正处在朦胧时期,学校和家长与他们的沟通非常重要。
■与青少年犯罪心理专家面对面
这是情感教育缺失的悲剧
笔者就“小莫事件”向上海高级人民法院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专家杨培君先生请教。
杨先生认为,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背后,是一场“情感教育缺失和监管失控”的悲剧。家长忙于打工赚钱,根本不顾及孩子在想些什么。当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开始尝试“爱”,可是他知道什么是“爱”吗?于是小英就成了小莫想“征服”的第一个对象,而他可能只认为自己作了一次尝试而已。由此可见,青少年性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太值得注意了。
两个孩子交往一段时间后,他们中的一方“突然”(其实是必然)产生出一些“这样那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他们的心理世界同样有着完整的天地,只是孩子们的不善表达使大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他们,而这个不经意间的忽略,其实就是横亘在大人与小孩之间一道的屏障。不要等到发生了这样的事后,我们的大人们再来说什么:“啊,我家小孩子怎么会这样!”
#1楼
发帖时间:2007-04-27 12:38:48   |   回复数:23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