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叫天
无名小卒

[] "心理脆弱者■■■本世纪最强悍的灵异照片■■■勿入"的反驳

-->
大哥冬皇都不知道吗?

孟小冬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孟七和他的5个儿子都是唱戏的,孟小冬是唱老生的老四孟鸿群的女儿,生于1907年农历腊月十六,所以取名小冬。她9岁拜姑父仇月祥为师习戏,12岁已在上海舞台上露面了。17岁北上,被为谭鑫培操琴的胡琴圣手孙佐臣所赏识与提携,大有进步,也得到重用。18岁那年北京第一舞台有一场盛大的义务戏,大轴是和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压轴是余叔岩和尚小云的《打渔杀家》,倒第三就是孟小冬和裘桂仙的《上天台》,马连良、荀慧生等的戏目尚在前面。20年代北京京剧界还是男女分演,轻视坤角,孟小冬此次演出非同寻常,从此声名大噪。她后来在京演出的营业戏卖座也不亚于、杨小楼、余叔岩诸大名角,可谓各有千秋。第二年(1926)孟与相爱同居,梅原有正室王明华(生于1928年),侧室福芝芳(王死后扶正,福卒于1980年6月29日),遂与孟小冬别筑外室于东城内务部街的一条小巷之内。

    可是好景不常,当年有个官府的纨绔公子王惟琛单恋孟小冬成狂,要去跟拼命,不料开枪误杀了一个绰号叫“夜壶张三”的小报界帮闲角色,王公子也因而被捕处以斩刑,目将其首级悬挂于灯市口示众。这件轰动京城的两条人命案,吓得惊魂落魄,一度避居上海,梅与盂的关系由此逐渐疏淡.直至1931年孟小冬在上海聘请了郑境秀律师当法律顾问,又由杜月笙出面调停,付给孟小冬4万元赡养费,双方才正式宣告分离。据说梅为筹措这笔费用,还出售了北平无量大人胡同的老宅。
1938年10月,孟小冬在北平拜余叔岩为师。此时上海已成“孤岛”,杜月笙偕姚玉兰等住在香港。第二年孟小冬来沪去香港探望过杜、姚,待丁一个月再返回北平的。抗战胜利乏后,杜月笙重返上海,与姚玉兰住在茂名南路18层楼的高级公寓中,盂小冬也曾两次来上海,住在这里。有一次孟还和姚玉兰一起在南京西路成都路口的高士满(由舞厅改书场)听了小彩舞的京韵大鼓。

    1947年9月,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杜月笙60寿诞的堂会义务戏(票款捐助四川、两广、苏北等地水灾),共演10天,大轴戏由演出8天,孟小冬演出2天。本来梅、孟两人不便在同一个堂会戏上演出,都有理由推辞,主人也不能勉强,可是梅、孟两人为了祝贺杜月笙的花甲大庆而演出,二话没说,都赶来参加了,只是回避了两人的合作演出,上海小报界却因此大做文章,再三提出要梅、孟同台合演《武家坡》、《汾河湾》、《桑园会》这些夫妻重归于好的对于戏,通过台上的阴阳颠倒,融化感情,达到台下真正的破镜重圆,社会上有些人也跟着起哄。妄图促成这件美事,这使和杜月笙都十分尴尬,幸而孟小冬演毕两场《搜孤救孤》,当即束装北返,这股风浪也就很快地平息了。

    然而杜月笙萦念伊人,万分难舍,心境随着时局的变化。日益恶劣。一年之后,当北平将成围城时,杜向孟函电交驰,特派专机将盂迎来,盂一到上海,杜高兴得犹如捧到了一只凤凰,无比兴奋。孟深感杜对己之情深思重,自此死心塌地的入杜门而不出了。

    1949年5月初,杜月笙全家匆匆离沪去港,杜因喘疾发作,不能坐飞机,改乘荷兰客轮,只购到一张头等舱票,舱内两床,外带三等床位一只,孟小冬和姚玉兰服侍杜月笙只‘得轮流值班。抵港后往在坚尼地台18号,杜月笙过的是“拿药当饭吃“的日子,公馆内外事务由姚玉兰主持,盂则尽心服侍病人。过去在北平,孟小冬曾多年为余叔岩侍疾,想不到如今在香港,又要为杜月笙侍疾。

    1950年间,杜月笙一家有过移居法国的打算,在计算一共需要多少张护照的时候,孟小冬当众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是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孟在杜门平时对一切不称心的事,从未发过一句牢骚、出过一句怨言,因而这一句话愈发显得关系之大,份量之重。杜月笙听了决意与孟小冬举行婚礼。当时有人劝杜说:“你缠绵病榻,每天靠接氧气过活,又在客地避难,日坐愁城,况且你与孟早已结为一体,众所周知,何必再多此一举?”但杜对这些劝阻一概不理,自己因抱病不能出门,便叫来10桌喜酒,64岁的新郎和53岁的新娘就在香港杜公馆里补行婚礼。一年以后,杜月笙于1951年8月16日就呜呼哀哉了。遗体由姚玉兰奉柩去台北定居,孟与杜并无所出,在港领养子一个女孩,取名杜美娟,也是杜月笙最小的一个孩子。

    孟小冬留在香港,深居简出,后来收了赵培鑫、钱培荣、吴必彰等票友为徒.以说戏教戏打发日子。孟小冬原有冬皇之称号,于是香港杜公馆变成了京戏爱好者心目中的冬宫。

    1967年秋天,孟小冬移居台北,台湾京剧界的姜竹华等也得到过她的指教。10年以后,1977年5月26日深夜,69岁的孟小冬以肺气肿与心脏病并发症去世。海外的孟门弟子  12人组成“孟小冬遗音整理委员会”,精选出录音磁带两匣,可放110分钟。一匣是孟在上海为杜寿义演全本《搜孤救孤》的实况;另一匣是《击鼓骂曹》、《御碑亭》、《捉放曹》,《失街亭》;《珠帘集》、《乌盆记》等六出戏的片断.这两匣录音磁带总称《凝晖遗音》,将长留人间。

[ 本帖最后由 小叫天 于 2006-9-1 14:40 编辑 ]
#1楼
发帖时间:2006-09-01 14:39:13   |   回复数:4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