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zy6179
一派掌门

一组罕见的上甘岭战斗原照"

-->
一组罕见的上甘岭战斗原照"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队的四十五师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德川、三所里、松骨峰的英雄“万岁军”就做不到?电脑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他们忘记了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我希望她永远都不要醒来。”上甘岭,不仅是一两个伟人的胜利,也不仅是几十个将军的胜利。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伟人与将军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合理的利用了这股力量。


题记:美国人说: "自由不是无代价的"。而中国人说:"尊严是有代价的"!




1

相对于后之来者,那场恶战的记忆已经远了,但我们不会忘记
回荡在那片热土上的呐喊、鲜血、尸体、弹片、硝烟........



2

位于朝鲜中部的五圣山,海拔1061.7米,五个高地犹五指摊开手掌间,
而双方殊死争夺的597.9和537.7高地,就是著名的------上甘岭之战!



3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
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惨烈程度为近代战争史上罕见。



4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上甘岭攻势开始,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范佛里特夸下海口:拿下上甘岭只需两营兵力,伤亡200人左右,共5天时间!



5

"联合国军"炮兵航空兵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炸了无数遍
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但美国人最终没攻下上甘岭之巅。



6

负责防守这一地区的志愿军第十五军,前身由1947年8月太行军区地方部队组建
在战斗中逐渐锤炼成兵强马壮的虎贲之师,由秦基伟任军长,1951年3月入朝参战。



7

在缺粮少弹的十昼夜中,第十五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死守角屹峰、朴达峰一线,
阵地几度易手,多次惨烈肉搏,以二千人伤亡代价,共歼敌5700人,令美军胆寒。



8

面对敌我火力悬殊对比,志愿军在上甘岭采用了顽强的坑道战
这是无奈的创造,苦涩的选择,装备方面的落后让我们为之心酸。



9

在上甘岭战斗中,志愿军在坑道中坚守了43天,敌人什么招数都用尽了
火焰喷射器.炸药包.毒气.凝固汽油弹...而坑道没水,只有难咽的压缩饼干!



10

面对10道封锁线,送一壶水都要付出几条生命.十五军在极困难条件下,
硬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方式,往坑道送了大量食品和3万发迫击炮弹。



11

硝烟、血腥混合在一起,坑道里挤满了烈士的遗体、伤员和战斗员
敌人为争夺两个连阵地,付出两万人死伤也没夺走这血肉浇铸的地盘。



12

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16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他被追授“特级英雄”称号-—至今仅有彭德怀和黄继光荣获过这最高荣誉花环。



13.

电影《上甘岭》再现了坑道战中最险峻的一段.10月24日晚,军部警卫连
120人补充一号坑道,到达时却只剩了一个副排长和25个战斗员......



14

经过坑道里志愿军的浴血奋战,终于为后方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美国人惊慌地向新闻界坦言



15

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随手抓把土,居然数出三十二粒弹片,
在军博,至今保存着一截嵌进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的不到一米长的树干....



16

上甘岭战役,我军发射40多万发炮弹,没有一架飞机,也没有坦克参战
而美军发射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3.8平方公里的山头血迹斑斑。



17

什么是英雄?----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区区两座小山,
这两个美军计划第一天就拿下的小山头,用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勇敢的极限。



18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我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这一战
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朝鲜战局从此一直稳定在了38度线。



19

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1986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
醒目地标注出了上甘岭,但却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



20

从此役,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另眼相看——
而几十年后,秦基伟登上了国防部长位置,谁能说与上甘岭无关?!



21

历史已记不清那一万多在战火中浴血长眠的志愿军指战员了
他们的身躯与朝鲜半岛五圣山融和在一起,换来了国家的尊严!
#1楼
发帖时间:2007-03-11 18:31:14   |   回复数:19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