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
一派掌门

[内地] [音乐] [11.06][转贴][CCTV] 百家讲坛 京剧大师程砚秋(二)德艺双馨

-->
内容简介:
十一岁的程砚秋刚登台不久,就因扮相好,嗓子冲,被当时的大名士罗瘿公赏识,并竭力追捧。罗瘿公在以后的岁月里,为扶持、培养程砚秋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1922年,程砚秋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了轰动,1923年,程砚秋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一时间,“程腔”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就在程砚秋演出的剧目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欣赏时,久病的罗瘿公却因肝病去世了,终年五十二岁。罗瘿公的死给程砚秋带来极大的打击。有人甚至认为,程砚秋大幕已落,世味已薄。那么,罗瘿公去世后,程砚秋的演艺事业真的就完结了吗?
程砚秋以自己的艺术实力,在观众中赢得了盛誉,获得了好评。随后,程砚秋又陆续推出了《文姬归汉》、《梅妃》等多种剧目。与此同时,在另一方寸舞台的已经陆续排演了《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古装新戏,影响极大,京剧旦角纷纷效仿。那么,作为后起之秀的程砚秋是否该另辟蹊径,独立流派呢?
《荒山泪》和《春闺梦》这两部戏的成就和意义,不仅在于文词的优美,演员的创新,更在于演员以舞台唱人生,借戏把抨击矛头指向现实,唱出了穷苦百姓的心声。因此,这两部戏公演后,立刻震动了当时沉闷的北平剧坛,它犹如划天而过的一颗彗星,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程派”艺术也因此名声鹊起。
1932年的元月,事业上处于巅峰的程砚秋又做出了惊人的举措。为了使自己的演艺更上一层楼,程砚秋毅然放下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撇下妻儿老少,自费到欧洲,分别对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音乐戏剧考察。1933年3月,回到北京后,程砚秋写出了洋洋数万言的“考察书”,提出了很多对中国戏曲改进的卓越见解。可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程砚秋对京剧事业的一腔热情无人置理。无奈之下,他只好收下心来,组织戏班,重新再登舞台。
但是由于《亡蜀鉴》戏的禁演,程砚秋的一腔爱国热情无处施展,无奈之下,他一面演戏,一面积极准备到法国参加万国博览会的邀请演出。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许多剧团难于演出,即使出演,观众也寥寥无几。一时间靠吃“开口饭”的戏曲艺人们生活陷入了窘境。日本军侵占北平后,急于粉饰太平,恢复“歌舞升平”的局面,于是找到梨园公会,胁迫他们组织京剧名角联合唱义务戏,名义是“支援皇军,捐献飞机”。那么,面对日寇的无理要求,一向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程砚秋该如何对待呢?
#1楼
发帖时间:2008-11-06 17:26:51   |   回复数:3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