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92131
小有名气

[敢达] 高达UC教学帖-------关于MS操作系統假說

-->
MS操作系統假說-----针对不懂人型MS价值的教学帖.
摘自NEO GUNDAM CENURY的討論區;以下內容經部份修改。本文以目前機械控制技術發展之可能性討論MS可能的操作方式;部份內容或許與作品中所呈現之操作方式不同。關於作品中較詳細的MS操作及電腦作業方式,請參見MS Era老戰友的鋼彈研究之文章。

amurorei:
在米粒的環境下,雷達雖然功能減低,但是射擊還是要有鎖定系統的幫助~~
在UC中是的確有鎖定的存在,我說塗裝跟被鎖定也有關係啦~~~
真的有鎖定的存在!!...呃,你看百式在發射--(MEGA BAZOOKA LAUNCHER)前的鎖定動作就知道啦~~
(尤其是第一次遇到PMX-000梅薩拉(--)時,作得很清楚.

统合机动推进控制系统(IMPC System):
全称Imtegrated Maneuver Propulsion Control System。这个系统是自动控制MS的起飞、巡航、战斗、着陆、步行五大基本动作的自动操控系统。机师只要按下按钮,MS就会自行变换姿势。在有学习型电脑的情况下,只要是做过的动作,电脑便会自动学习并储存在动作资料库里。也就是说机师只须要告诉MS"做什么",而具体"如何做"则可以由电脑决定

浦木裕:
鎖定系統和"基本行動模式"是有的.....
當然還有應付特殊狀況的""模式(附帶模式,我亂寫的!因為不知道要叫啥)..
在基本模式沒有收入的動作.就要額外控制...
在動畫中交代的不是很清楚...但是能順利使用模式(笑)的人
必須相當高竿...所以才需要IMP提供更新的基本驅動程式
(如阿姆羅.培增區的教導團都是相當有名的IMP...)
菜鳥可不可以使用模式自制動作?是可以!
0083吉斯對浦木(皇!)比的V字形手勢就是!但是沒啥鳥用..
皇也知道只有吉斯會這樣亂搞...才認的出是他....
(CODE2501:最厲害的是天田士郎自己把Ez-8的左手給拆了!)
另外、因為手部的細部操做設定需要耗費大量的記憶體
所以改成類比操作....在細部工作時比用直接設定好用多了..

comet:
什麼意思啊?聽不太懂耶~我還以為那麼做只是為了得到更高的精確度
可是我還是搞不懂LOS的系統到底是怎麼操作的,像手掌旋轉的動作應該要另外下指令吧!那要怎麼配合我就搞不懂了~~
浦木說手部動作會直接反映到機體上,也就是說人做出什麼動作機器人的動作會一樣囉!?這樣精確度的確會很高,可是如果這樣豈不連抓癢或切換開關時也表現出去了?
我想野明的那個旋轉手掌的動作應該要另外按別的按鈕吧!!
那連那個按按鈕的動作也反應到機器人上不是很怪嗎?
而且這麼聽起來有點像G裡面的MF系統?!

CODE2501:
說到G的MF系統就想到大約91或92年時的美國特攝電影《地球毀滅之後》,當時的神奇地帶也有介紹;我還去租了錄影帶。是部很有"美式機器人風格"的作品,像是兩堆廢鐵山在打架。劇中設定是為了防止戰爭範圍過大、影響環境而限定在競技場的代理戰爭;使用的機械人,最早期的機種是像Guntank那樣的履帶驅動,後來慢慢進步到四足、二足步型、火箭飛行型;武裝從雷射、鏈鋸、電熱鞭到金剛飛拳都有。以上介紹只是附帶,要說明的是操作方式。老美連座艙螢幕的觀念都沒有,機器人座艙作得像DOPP駕駛艙的感覺(DOPP:0079年時ZION大氣圈用戰鬥機)駕駛員站在幾大片玻璃組成的風防中直接看著外界。駕駛員穿著附有姿勢感測器的操縱服(像G的緊身衣功能?!)腰部重心由駕駛座(?)固定站立著。兩手中各握著火器控制用搖桿(無基座,以訊號線和駕駛座相連。G比較進步,改用聲控的 .^_^.)駕駛員的身體動作直接連動機體動作,武器採半/全自動鎖定方式,打到一方失去戰鬥力為止。格鬥場旁邊還設有觀眾席和下注場。不知道今川監督是否也看過這部片(我想一定有)

其實這種以人體動作直接對應的操作方式並不能在實戰中使用,而是要在整備期間就先設定好處理成快取指令資料備用。有些動作人作得出來,機械不一定能或者是作得出來但無法保持機體平衡。所以輸入的資料要先經過電腦模擬審查,甚至修改動作路徑或輔以姿勢制御引擎才可以使用。像《機動PATLABOR》中野明的翻花繩也要儲存修改,這還算比較簡單不牽涉整體平衡的。其實包括身體的對應資料(不只手部)也作得出來;用整體方式會比各部肢體分別輸入指令來的好多。修改記錄後的資料再輸入機體、設定快取指令就可以在實戰中使用了。不過也難說會不會隨著電腦的進步發展出能及時運算修改動作的系統。

除了運動動作外的移動動作更可交由程式自動執行;例如陸戰型將搖桿往前推就會自動產生步行動作之類的或宇宙中用誘導光束自動著艦,08th中也有自動地形導航的例子;設定好之後只要機體沒有嚴重故障,甚至駕駛員睡著了也能返航(吉斯&士郎);現在已有靠聲納感應地形移動的機器人(HONDA-- P3即有類似功能)。比較難的部份倒是在機體損傷之後,操作電腦要能自動計算失去的部份對平衡的影響並修改動作或增加引擎推力等加以彌補。

當然,有些基本動作是可以在臨場時組合運用;這就看駕駛的技量了。(C+D AABBCCABCCCC...侍魂四 14連斬...)而將這些"臨場組合技"加以記錄而在下次使用時能使機體早一步產生動作,就是搭載學習型電腦的目的,也是快速累積操作模組的方法(只要按 C+D AABB...剩下電腦自動接... ^_^ )。現在各位正在使用的電腦也有這個功能,有些程式、例如excel或網路瀏覽器,在你鍵入頭幾個字時就會先顯示出之前曾經鍵入過同字首的字。

之前浦木提到的「模式」在《機動》中描寫的更為詳細;機體的基本動作是內建在電腦中,另外每個人都有自己專用的可讀寫式光碟,可記錄個人使用的動作資料。只要將這光碟連上機體電腦,即使原來不是自己的機體也可以輕易上手使出個人編輯動作,也可以記錄臨場中的反應動作。漫畫版中熊耳武緒第一次出現就用泉野明的AV-98使出柔道的大外割。其實使用別人的機體而沒有輸入自己的定作模式是很危險的(↓↙←+斬在牙神幻十郎是櫻華斬;在服部半藏是忍法‧爆炎龍)輸入自己熟悉的動作對應的卻不是應有的反應可就糟了。

現在拍電影特效或格鬥遊戲的畫面製作也都是用人體對應的資料點擷取動作才表現流暢並可縮短工作時間(在特技演員的身上關節、肢體重心等處貼上特殊反光板或用數位記錄器可感應的點,拍攝動作後再將這些點的移動軌跡帶入Polygon的模型動作。同理、也可以用在擬人形機械上;日本開發的機械臂系統已做出可對應操作手套的力度甚至有回饋力量的設備(跟機動的很像,參見193期的牛頓雜誌)。本期(1999-7,8月號)日本AXIS設計學雜誌也有介紹東京都消防廳的遠隔操縱火災場救難機器人Robo- Q(履帶車型、附機械臂);採用具「力反射制御方式」的操作臂,連動控制Robo- Q的機械臂;可達到非常纖細的操作,將火場中的傷患抬入具有防火、供氧功能的車廂中。

雖然這樣說是有些草率,但由各種機械人模擬遊戲(電腦戰機、GUNDAM的藍色命運、殖民地落下之地..etc)或3D格鬥遊戲(侍魂64、刀魂、鐵拳..etc)的設計看來,人形機械的最大難題根本不是控制介面而是發展材料工學與動力來源。

如果說還認為操縱機器人要控制「左腳一步、右腳15度角迴旋一步、右手舉高73度、手腕37度旋轉、仰角10度............」那你根本不知道"--現在--"自動控制已經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
#1楼
发帖时间:2007-04-05 18:59:45   |   回复数:0
游客组